从中央球场外可以听到场内时不时迸发的人声。网球比赛遵循安静的原则,只有在每颗球结束时才能鼓掌欢呼。
这次柯如英管好了自己儿子和三个亲戚小孩儿,十分得体端庄地坐在包厢席。
“啊,刚刚镜头给到的这位就是柯让的姑姑柯如英女士哈,最近网上介绍她的文章很多。柯让的职业道路据说都是靠姑姑全力支持才能走到现在。确实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位家长。”
主持人礼安在局休时介绍道。
“很多运动员都出身在运动世家,像柯让选手这样的确实不多见。”
“对啊,罗老师也是因为父母有一方在体校工作,所以才进入这个圈子是吧?”
“是的,尤其我们那个年代,搞体育的都是小众,还都觉得我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呢。”
“哈哈,这个刻板印象应该随着这几年体育在国内的发展消解很多了。很多观众朋友也发现,顶尖的运动员绝对是智商、体能和技术缺一不可的人才啊。”
……
杨疏乙这场解说的话并不多,因为三个人在,技术部分主要就交给礼安和罗嘉互动,他也会提一些技术问题,或者和职业网球相关的内容。
“00后的运动员其实越来越全面的。他们不仅在项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平时看他们的采访啊、发言啊,都很全面,而且各有各的性格。”
“没错,混血运动员也越来越多,我很喜欢这种多元化。疏乙和柯让也是认识的吧?“ 罗嘉把话递给杨疏乙。
“啊,认识。我们一起打过双打。”
“真的?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战况如何?”
“我和柯让一组,对面是女单选手顾之斐和柯让的医疗师路易,临时起意的友谊赛。”
“谁赢啦?顾之斐也是这次中网比赛中颇受关注的选手,原来你们都认识了。”
“反正我是拖后腿的,输赢嘛不重要。”杨疏乙自嘲道。
这一聊八卦,弹幕都疯了。
“好了好了,我们回到正题哈。刚刚局休期间,现场关闭了顶棚。天气开始飘小雨了。现在我们看到双方都回到了赛场上,柯让选手换了一身衣服,那边的兰威尔换了一副拍子。前面近40分钟,双方战成3:3,战况很激烈,势均力敌。接下来进入第一盘的关键局……“
柯让和兰威尔虽然身高相近,但兰威尔纤瘦许多。网球运动员大多都是细长身材,肌肉厚度、体脂率都不是影响技术的关键,全身肌肉合力的动力链条才是。柯让在其中算是壮的了。尤其上肢力量充足,腹部和腰部的肌肉锻炼得恰到好处。
球员们从小开始锻炼,会形成各自的小习惯。有些人会在发球前有一套吹手、摸耳朵头发的动作,有的人正着戴帽子、有的人反着戴,有的人系发带,有的人喜欢扯□□……总之各种好的坏的习惯不一而足。
柯让是戴鸭舌帽那一派,帽檐能遮住他野心勃勃的眼神,也能在他紧迫慌乱时充当最后的保护层。除此之外,他的发球、挥拍、切削、截击、滑步……每一个动作都是舒展到极致的优雅,是网球技术里遵循审美与效率合二为一的打法。趁着他的热度,网上教学视频很快就把他的慢动作做了分解教材。这得益于他从小在正统、严格的俱乐部成长,Benoit教练在这一点上确实给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从演播室所在的球场半山腰往下看,因球场设计时就考量到的垂直角度,选手和球都清晰可见。杨疏乙越发觉得冥冥之中都是宿命的安排,他今天坐在这里,柯让在那里,两个人生轨迹毫无交集的人,在这个温和的秋天必然相遇。
一开始,是连术带他接触的网球。那年他从片场高处坠落,花了半年时间从完全不能起身到可以外出散步,后来医生建议他逐步恢复运动量,连术就给他请了康复教练。
网球看起来是个高强度的运动,实际上当控制在慢节奏时,它也可以是个全身舒展的养老运动。
那场“意外”浇灭了他和连术剑拔弩张的冲突,一起打球又磨合了两人之间矛盾的脾性。在户外大开大合的环境中沟通,好过于在阴暗的室内横眉冷对。
那一年杨疏乙心境变化了很多,也放下了过去的偏执,开始试着妥协,试着给自己留有余地,也试着给彼此退让的空间。
喜欢上网球后,自然也会关注赛事。旅行的时候多了一个去当地打球的选项、也多了一个在各国看比赛的旅行主题。长期与他合作的奢侈品牌,自然也是运动领域不可或缺的赞助商。奢侈品、旅行与运动,早就是欧洲教育体系里的一个专业分支,负责管理和激发人们对消费世界里休闲娱乐的想象与憧憬。
所以那次在蒙特卡洛,碰巧观看了柯让和老将Fabien的比赛,他和连术都各自对这个刚进职业的小将留下了印象。连术主导的融世体育的扩张,顺理成章地在签约了各领域有潜力的运动员,具有华人血统的柯让自然也榜上有名。
一切就这么巧妙地耦合了。
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两个年轻人都发挥了全力,赛程过半时,柯让已经胜券在握。他再也不是三个月前那个陷入泥沼的自己,那段荆棘地不过是他道路上的极小段,他像展翅过境的大鹏,迎面而来的乱流都将化作他上升的势能。
天赋是他的盔甲,通过努力把天赋发挥到极致才是他的武器。
在场的观众大部分都是支持他的,人们喜欢看到和自己相似的面孔出现在球场。柯让虽然有着线条清晰起伏的轮廓,却又有亚洲血统中和后的温润,深褐色的发色和瞳孔也昭示着他与这片土地的联系。
胜利来得并不坎坷,宛若刚盛放就采摘了递到他手里的鲜花。他在自己的第一个大师赛赛点时就兑现了胜利,精准的“再见”ACE球,全场起立沸腾!
柯让没有像别的球员在压力下夺得冠军时直接躺倒在地,他只是轻轻放下了他的球拍、张开双臂,朝着四面八方的观众笑着致谢。他调皮地、有节奏地挥动臂膀,像指挥乐团地音乐家,听人们一浪高过一浪地呼声和鼓掌。
这时直播的画面和主持人的解说出现了不常见的一幕——因为按照惯例,选手的名字用ATP注册的姓氏翻译,画面上显示的是“加瑞尔”,而主持人们喊的是“柯让”。
“给刚刚进来的观众解释一下,加瑞尔选手的中文名字叫柯让,他是中法混血运动员。这也是时隔多年,华人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ATP大师赛男子单打冠军。请记住他的名字,让?提奥?加瑞尔,也就是,柯让!18岁零9个月的男子职业1000积分大师赛新科冠军!”
这个不满19岁的小孩终于在热情的观众欢呼声中红了眼眶,持续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让他沉浸在人生的第一场至高无上的快乐中。只见他摘下了帽子,捋了捋不听话的卷发,望向高处演播室的方向。在这个距离他很难看清玻璃后面的景象,但那里的人可以见证此时荣光加身的他。
……
“等明天比赛结束,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噢?无论输赢都告诉我吗?”
“赢了一定告诉你。输了嘛……我就再想想。”
“赢了的话,你会改变想法也说不定。”
……
想起之前的承诺,柯让开怀地笑起来,他为什么要改变想法?他现在简直想拿着大喇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秘密——他有一个很喜欢的人,他觉得自己配得上美好的他!
颁奖典礼紧接着进行,一切按部就班,现场的主持人还是那么激昂、观众举着手机记录着每分每秒,对所有人来说,这个现场是属于个人的一段独家记忆。
柯让站在领奖台上,等待着不熟悉的领导给他颁发花束与冠军奖杯,那巨大的金属物件象征着这趟旅程7场连胜的壮举,他的名字将会刻在赛会的荣誉墙上,载入历史。
但仅此而已吗?柯让开始恍惚起来,场馆内的空气依然沁人心脾,所有人都沉醉在欢乐的氛围中,长枪短跑的摄影机对着他咔嚓不断,空气里该不会加入了酒精吧?
人们手机里的视频,还会有打开的那一天吗?大家庆祝的又是什么呢?
大家期待他说什么呢?他能告诉大家他有喜欢的人吗——当然不能。
每一段冠军的发言都是那么千篇一律,感谢我的团队、感谢我的对手、感谢主办方、感谢每一个工作人员、感谢现场的观众、再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自己。
曾经有一位中国女单选手在夺得大满贯冠军时,用她幽默的口吻感谢了自己的丈夫,获得了南半球的异国观众们一致的喜爱和祝贺。
但柯让此时迷茫了,他的真心不是在座的人们愿意听到的那一种。
“赢了的话,你会改变想法也说不定。”
杨疏乙说的没错,当身处此时此景之后,柯让才明白,年长于他的男人提前预知了这条路的难度。
他仍然可以对他说、只对他一个人说……但两个置于镁光灯下的男人,要藏起来的、不可见人的东西,比那硕大的奖杯还要引人注目。
屏幕上,柯让稚嫩的脸上浮现了一丝无措。亚军在前面先致谢时,他眼神有些失焦。但在兰威尔例行对他的感谢和认可时,理智及时将他拉回来鼓掌并微笑。这程式化的意识容不下任何自由和叛逆。
“他知道的”,杨疏乙垂下眼帘,心里想着。
摘掉耳麦,工作已告一段落。
杨疏乙带着完美的笑容谢过各位导播和工作人员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