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西出玉门小说 > 青梅不承宠 > 第43章 43

第43章 4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周玺下旨同意户部审查女学账目,但薄岚之当众表明了自己不会参与,严尚书便只能从其他女学出身的女官身上找寻突破。

但无论他们怎样查问,事情最后都指向了李景如——只有李景如才能全面地配合他们进行这次账目审查。

但李景如很久都不在外庭行走了,严尚书无法联系到她。

严尚书觉得有些棘手,李景如突然从朝堂上消失的原因他不甚明了,只隐隐听说似与周玺有关。

如果查下去,则必须要李景如出面。

严尚书就是再迟钝,也反应过来,这是被薄岚之利用了。

一时间,他有些迟疑此事是否还要继续下去。

严正知道以后,冷笑道:“此事乃是陛下亲自开口要求的,岂是你我想停手就停手的?”

他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商议晚桑之事时,薄岚之就已经在为此事铺垫了。

那时她故意提及与此事无关的官办织坊,就是为了诱他上当,而他居然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薄岚之利用了。

被算计的恼意让严正暗恨不已,但当着严尚书的面他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吩咐他将此事告知周玺,试探一下周玺的态度再行下一步。

严尚书便给周玺上了一道札子,详细解释了个中缘由,请示周玺可否让李景如出面配合。

周玺看到严正这封札子才明白薄岚之那日为何作那般言行——她就是为了借此将李景如带回宫里来。

周玺着实被气到了,没有再主动去找过薄岚之,札子也留置下来没有批,他想等等看薄岚之会如何给他解释,再行处理。

可是几日过去了,薄岚之始终都没有露面,反而是沈太后前来过问此事了。

沈太后久不来宣政殿,看到高坐在上首的周玺,眼神颇有些复杂。

这个儿子到底是长大了,不肯再垂首帖耳恭顺听命了,甚至在有些不影响大局的事情上会刻意跟她唱对台戏。

但到底这么多年了,她想拿捏周玺也不是毫无办法,再不济,她也还有薄岚之这张底牌捏在手里。

只是薄岚之这个棋子需要认真捉摸好落处,用不好的话怕是满盘皆输。用得好的话,彻底翻盘,让周玺继续对她言听事行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眼下母子之间越来越剑拔弩张,但周玺依旧在举止上给足了情面,一见沈太后驾到,立即便起身迎了过来。

行动上孝顺恭亲无可挑剔,但他说出来的话就没有那样客气了。

“母后不在宫中静心将养身子,突然前来所谓何事?”

沈太后微微一笑,不答反问:“臣工上奏呈请,陛下为何不及时批复?”

“这些母后就不必多操心了。”周玺淡淡道,“朝中诸事朕自有安排。”

“涉及内廷女官,哀家总是要过问的。”

沈太后任用女官数量颇多,以致朝政事事都有女官的身影,即便是周玺苦心肃清整饬过的军队,也因为兵部铨察被安插了一个薄岚之进去。

眼下内廷女官尚未从朝政中撤除,沈太后仍旧对朝中之事了如指掌。

周玺猜到了沈太后的目的,索性跟她摊开来讲。

“既然母后这样说了,那朕也不妨借此跟母后讲内廷诸事一并说个明白。”

“内廷诸人诸事自是当由母后管理,朕向来也没有插手过。只是这些女学子也都算作是良家子,这样被母后一直拘在宫里,着实不妥。”

“姜贵太妃当年收留孤女,本是出于一片善心。但是如今这些孩子长大了,即便乡间愚妇也明白,女大不该留。母后这样耽误她们终身,实非积福之举。”

“朕可以让李景如回来,了结此事之后,她与昔日姐妹一起出宫嫁人,也算玉成美事,行善积福。”

“他们本就是姜贵妃养女,论理朕也算是她们的兄长,给她们置一份嫁妆也无不可,算是朕感谢她在母后身边陪伴多年吧。”

周玺每说一句,沈太后的脸色便阴沉一分,等周玺说完,沈太后面上已是阴云密布了。

“陛下此言——”

“如果她们再留在宫里,朕不会再手软!”周玺不想在此事上继续跟沈太后纠缠,他已经没有耐心了。

原本周玺是打算慢慢抽丝剥茧,一点点地慢慢收权,尽量稳住朝局,也好顾全母子体面。

但沈太后处处紧逼,连连将薄岚之牵扯进来。

薄岚之已然被迫卷入他们母子之间的争斗了,眼下的平稳局面也即将起风浪,他必须快刀斩乱麻,迅速了结这些,将薄岚之也带回来。

时间拖得久了,恐怕就难舍难离,骑虎难下了。

处理掉这些女官,对内,直接就斩断了沈太后对朝政的监察。对外,那些权臣世家无一不是望风的好手,想让他们转舵也会更容易。

周玺的态度强硬,话语里毫无商榷的意思,沈太后气结,冷声道:“这怕是由不得陛下。”她在国中掌权多年,手里并不是只有女官和世家,亲信的将才也还是有一些的。

“母后可以试试!”周玺看了一眼案上的玉玺,对沈太后笑了笑,“看是母后传消息的马快,还是朕杀人的刀快!”

沈太后脸色白了白,她第一次在周玺脸上见到这般暴戾的神色。

“你放肆!”沈太后看惯了周玺的乖顺,他先前再针锋相对,也还婉转留着一丝情面,不会如此直接不留余地回击。

这样的周玺,是沈太后未曾见过的,也是她仓皇失措不及应对的。

好在兵部铨查尚且未定,沈太后稳了稳心神,镇定下来。她要认真谨慎对待此事了,也要好好考量薄岚之的用处了。

沈太后离开后,周玺又拿出那份请示的札子——这几日他已然看过很多遍了。

周玺叹口气,到底拿过笔来,在上面批了一个“准”字。

这一切都有人一一前来详细地告知薄岚之,但她依旧没有再明着插手此事。

薄岚之最近也都有意避着周玺,公事处理完后就躲在自己的小院里,喝喝茶看看书,绝不在他处多做停留。

只是偶尔的间隙,她还是会望着安静的院门发呆。

她不是猜不到周玺对此事的反应,但是周玺这样默不作声,让薄岚之也有些惴惴不安——她说不清是忧虑周玺在酝酿后招,还是在担心周玺会因此感伤。

“咚咚咚。”院门突然响了。

薄岚之急忙望去,只见李景如站在门外。

“薄女史,好久不见。”

薄岚之紧绷的脊背慢慢放松了下来,笑道:“到底是李姐姐,回来得这样快。”

“还是要谢谢你帮忙。”李景如面带笑意。

那天周玺允准户部查账之后,薄岚之就没有再主动插手此事了。但是凭借李景如的能力,只要给她一个理由,让她能与外面联络,她便有能力自己回来。

李景如也是第一次来薄岚之这里,院里的花木繁茂,与沈太后殿中品类相近,却风姿迥异,舒展恣意,她都有些看不过来了。

相较于沈太后,薄岚之对花木的要求甚少,只要活着便好,以至于院中花木繁茂得都有几分芜杂了。

李景如心下虽然好奇,但毕竟是前来做客,不好一直四处张望,几步便行至薄岚之坐的小亭前,将手里拎着的东西放到薄岚之面前的桌上。

“净水堂后面的池塘里摘的新鲜莲子,带回来给你尝一尝。”

薄岚之看着那一个个青嫩的莲蓬,好奇道:“这怎么吃?”

李景如诧异地看着她:“你没吃过吗?”

内苑之中有好几处莲花池,薄岚之这小院后面的池塘也是与御花园的莲池暗中相连的,但薄岚之居然没有吃过莲蓬。

薄岚之摇摇头,道:“我只吃过煮熟的莲子。”

说着伸手剥了一粒莲子出来,青绿的颜色与她吃过的那些大相径庭。

麟思殿里是没有莲花池的,她以前只见过周玺给她折来的荷花荷叶;离开麟思殿后,她事务缠身,也没有时间精力关注这些了。

薄岚之一直将那粒莲子捻在手里左看右看,李景如见状,便另拿了一只莲蓬,剥给她看:“这一层青皮也要剥掉……”

薄岚之尝了尝,新鲜莲子鲜甜软嫩,清润的味道与她之前吃过的那些迥然不同。

“倒也不错。”

薄岚之好奇道:“怎么以前没有见寺里有人吃这些东西?”

李景如拣了一只空茶杯过来,将一粒粒剥好的莲子丢进去,推到薄岚之面前。

“净水堂那里偏僻,往常少有人去。”

如果不是这一遭事情,李景如也不会在那里久待,便也不会采得这青色莲蓬。

“我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情。”李景如迟疑了一下,道。

薄岚之看了一眼茶盏,里面剥好的莲子粒,白嫩嫩的。

“你说便是。”

这一番去而复返,李景如也看出来女学即将道尽途穷,如今到底还是决定向着薄岚之的话试一试。

“净水堂后的那条水渠,你当是见过……如今水力纺车已经不像最初时那般笨重,那条水渠略修一修,应当是可以带动的。”

眼下的水力纺车改良试用,是在将作监那里进行的,李景如思来想去,总觉得还是将这些都握在女学自己手里才好。

“将水力纺车移回女学……”薄岚之其实也早有此想法,只是有几个现实的问题放在眼前,并不好解决。

“将作监那边工匠众多,每每精进修改,总能很快做出实物来,福恩寺这里地处偏僻不说,也不便工匠们进出往来。”这也是最初会将水力纺车转出女学的原因之一。

“而且,现在官办织坊能否继续留在女学也还有待商榷,要将纺车移回女学,眼下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最重要的,将作监那边轻易不会同意将这等实绩拱手送人啊。”

“眼下还是要先将女学移出福恩寺,如果在世人眼里女学还是那个抚养孤女之所,那我们再努力也效果甚微。”

薄岚之认真劝道,她仍然认眼下应当着力先将女学从福恩寺里独立出来。

但是李景如仍旧心有顾虑,薄岚之所言虽不无道理,但女学如果按照薄岚之的设想从福恩寺脱离出来,成为国子监那般正式的官办学府,势必要先面临一场艰难的风暴。

这一番下来,女学是否能存在都不好讲,如何能谈以后,谈将来的出路呢?

但是不按薄岚之说的办,这一切也是个进退两难的局面,继续借水力纺车托举女学并不现实。

李景如蹙着眉,纠结道:“你容我再想一想吧。”

可时局并不会给时间让她们考虑,知道李景如回来后,沈太后立即将二人叫了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