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西出玉门小说 > 五姑娘她坐享财成 > 第32章 第 32 章

第32章 第 3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宁氏说要做生意,也没有拖延,隔日便行动起来了。

如今新房还没完工,他们依旧住在老屋里,卧房里摆了她的妆台,萧淮奕的书案便被挪到了外间。

宁氏从他的书案上捡了个成新的账本,开始记下需要准备的事项。

做早食的原料都是现成的,紫花草、鸡蛋和面粉先不必考虑。

只是要搭配一样喝的,原先想的是宛州人都爱喝的稀豆粉,但这个需要新鲜嫩绿的黄豆磨出豆浆熬煮出来,这时节并没有绿黄豆。

宁氏想到老街上的早铺里冬季都换成了蜀黍粥,自己得换另一样,需要简单又独特,才能吸引人来光顾。

豆腐脑倒是不错,搭配些汤料,也算有滋味。

只是做法讲究,工序也太复杂了些个,熬制起来颇为耗时。

王丫头虽然能干,但也不能指着她一个人熬。

她叫来王丫头一商量,干脆将做豆腐脑的工序减省一些,黄豆磨出来汁后,加水煮沸即可。

给食客盛上一大碗,少卖些钱也使得,难得的是省事。

现下还需要准备一个小摊,包括烙饼的灶台,煮黄豆汁的锅碗、烧炭的炉子以及各样杂物。

宁氏虽在老街上常见这些东西,要细算置办的价格却是一头雾水。

萧淮奕瞧她苦恼的样子,拿过账本一瞧,不由得做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哟,我们奶奶这是要另置家业了?”

宁氏原本没好气,但转念间脸上便挂满笑容。

她拉着萧淮奕坐下,亲自给他捏肩揉背,小意殷勤地在他耳边道:“人家瞧你整日这般辛苦,总想着替你出一份力,可这账我实在算不明白,不如你替我瞧瞧。”

萧淮奕:......

宁氏趁机将想把王丫头要到自己身边的想法说了,萧淮奕哪里能不应下。

平日里都是他哄着这个小媳妇儿,如今难得见她这般姿态,拒绝的话是怎么也说不出口。

一时上了头,恨不得将心肝都掏给她才罢。

弄明白宁氏想做个早食铺子,萧淮奕没有反对,更没有嫌弃她弄这些小事,反而挺支持:

“太太曾经也是靠着做小吃起家的,你这主意倒是不错。”

尽管庄子上缺人手,他还是跟宁氏说再多挑两个人也使得。

宁氏听了这话,想到自己没准还能像萧三娘那般做大做强,兴头更足了。

至于添加人手,宁氏想了想,还是摇头:“人就先不添了,万一早食摊子没做下来,我反倒要多养两个人......我那点子月例可撑不住。”

萧淮奕大手一挥:“你只管放心做去,便是赔了,为夫给你兜着就是。”

宁氏就知道他是个经不得夸的,她才说了那几句软话,萧淮奕便这般大方起来,与平日非得装小气怄她的样子截然不同。

平素总爱说她幼稚,他比她大上这许多岁,也未见得有多么成熟稳重嘛。

萧淮奕对准备一个小摊子要花多少银钱自然也是两眼一抹黑:“要什么东西只管叫他们弄去,回来报账再细算就是,何苦在这里想,实际置办下来,终究是对不上的。”

宁氏却不赞成他的话,萧三娘他们想要做一门生意,不也要事先预估一下行情么?

她的事情虽小,但须得勿以事小而不为,才是长久之道。

对于王丫头身契归属的问题,庄户们看法不一。

她父母是不大同意的,做生意哪就那么容易挣到钱,回头赔了,东家娘子顶多是少买一副头面首饰,可她们闺女没了分粮食的资格,来年可就没饭吃了。

但家里这一两年都是王丫头做主,她稍微一坚持,父母也不得不听她的。

其余庄户有羡慕眼红王丫头境遇的,也有认为她一个丫头片子干活出力不多但分粮倒算一个人头,本就不公平,如今分了出去正好。

于是晚些时候,定子带着他的小儿子,刘婶子带着自家小闺女,来求卜庄头了。

“卜叔,这俩孩子年纪小,在庄子里也干不了什么活,不如叫他们跟着小丫去,打打下手也好。”定子堆了笑脸,态度十分好,平日里对王丫头的成见也没了,还叫起了小丫来。

六婶子将自己的小闺女推上前来:“是啊卜叔,您老帮我们同东家娘子说说,收下我们兰兰,给丫头做个伴,学学手艺也是好的。”

卜庄头敲了敲烟杆,咳嗽一声:“你们这是听见东家娘子要给王丫头在城里租院子,想着有多大的好处可图,这才来找我说项吧?”

定子和刘婶子满脸尴尬,但也不知道怎么否认,只剩下干笑:“瞧您老这话说的。”

卜庄头不再为难他们,谁能没点私心呢?这年头为自己谋划谋划不丢人。

“不过这事啊,找我还真没用,你们直接去同王丫头说,她要是能答应,这事就成了大半了。”

定子他们只好又找到王丫头,瞧她正在家中借着阳光照鸡蛋,便先问道:“丫头,你家鸡又要抱窝了?”

可真是高产啊,恨得他们抓心挠肝的了。

王丫头将带花的鸡蛋单独放在一个小簸箕里,手上继续挑拣:“叔,婶,先坐吧。我看完这几个给您倒水。前日子刚有一窝小鸡出来,这阵子先不急呢,我先挑着。”

庄户人家也不讲究那么多礼节,自己找地方坐了,直白地同王丫头提明来意。

王丫头瞧了一眼老老实实站着的两个小孩,小柱和兰兰,八九岁的年纪,倒确实是能帮上一点忙,但总归还是有些小了。

她有点为难,要是有同她差不多年纪的兄弟姊妹一起倒是极好,只是这年纪的姑娘们多半是要说人家的了,自然要多待在家里;小子们已经是大半个劳动力,也要为庄子出力,更不会同她去城中做生意。

"叔,婶,您们不知道,我这三天两头就要回家来一趟,离得远怕他们俩没力气跑。"

刘婶子连连保证:“这点子路要什么力气,他们几个天天上山赶牛赶羊,走点路没问题。”

生怕王丫头又拒绝,她们又把王丫头的娘给扶了出来晒太阳,期待她能帮着说话。

“他俩跟着你,你只管使唤,要是不听话,你便直接打也使得。”定子早就知道王丫头是个精明能折腾事的,只要能把自家的小柱子塞给她,绝对不会吃亏。

说了半晌,王丫头的娘心下一合计,多了两个人也有好处,万一事情闹不成,庄子里总不至于不管这三个孩子。

便也叫王丫头带着了。

王丫头还是那副勉为其难的神情:“那行,那就让他俩跟我去玩几天,要是觉得累再回来。”

刘婶子和定子赶紧积极表态,并当面教训自家的孩子一定要听小丫姐的话不许偷懒云云。

说干就干,照好了鸡蛋,王丫头就带了两个孩子去隔壁村子里找王木匠做她想要的小摊子。

宁氏出资,她出点子。

时下的小摊子就是一个架子加一堆板子,早上出摊将板子搭起来就成了,收摊时又将板子拆掉。

她的想法是直接将板子钉死,架子的四角安上轮子,这样就不需费时间拆装板子,收工时整个将摊子推回家,也不用担心丢东西。

因此轮子上方还得搭一块板子,够放两只炉子,其余位置可以摆放多余的食材,这样小车一动,全部家当都带走。

此外她还定做了两张稍小的桌子和五六条长凳,全加起来总共花费二两多银子。

普通的木材王木匠家里是常备的,打起来倒也快,只是缺四个轮子,商议好五六日后来取货。

王丫头又带着两个孩子到农户家里收了半袋子黄豆,说沉不沉,但俩孩子背着终究是吃力,王丫头只好自己扛着了。

那边宁氏已经叫人给她买到了一方小石磨,专门用来磨黄豆。

庄户们平日里要磨粮食,都得到邻村的碾米堂排队,各家轮着推那大磨盘。

王丫头晚上到宁氏家中看见小石磨时,忍不住自己上手推了一把,虽然有点沉,但比起她们掰着都纹丝不动的大磨盘来说,这个小巧的磨简直美到了她心里。

她把要带上小柱和兰兰的想法和宁氏说了,宁氏沉思了一会。

想到近日城中乞讨的人少了,每日还有专门的官差挎着刀在闹市里巡逻,孩子们在城里只要不乱跑,没什么大隐患。

但是她还是有些不放心:“那我托人找找,租的院子最好有熟人照应着,才能放心。”

三日后,顺子那边有了消息,他老娘帮着问了几家熟知的街坊,有意将闲置的屋子租出去。

城内做小买卖的人多,有一部分也是镇上或者附近村庄里来的,城里的人家便会租铺子或者院子给这些人。

宁氏特地带了王丫头回去,在家中住了一晚,第二日便她出去看屋子。

五姑娘如今能走能动,惯是个爱搅和的,见娘亲出门岂有不跟着的道理。

于是宁氏只好将房里的丫环也带上,两个人可以轮流背着五姑娘,也不至于太累。

顺子老娘带他们一家一家地看。

头一家在河岸边,是一对老夫妇家的厢房,他们家有两处房子,子女都住在老街上的房子里看生意,他们老两口住这也不占多少地方,留下几间空着的厢房。

第二家是同别人合租,那小院里一共五间房,一家子占去三间,还剩下两间小的不好租,因此一直闲置着。

又逛了一家,在巷子深处,路也比较难走,王丫头和宁氏都不太中意。

“小丫,这三处地方都有我们家的熟人,你们选哪处住都合适。”宁氏征求王丫头的意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